求,越剧<碧玉簪>全本,越剧<红楼梦>全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本,沪剧<阿必大回娘家>全本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求,越剧<碧玉簪>全本,越剧<红楼梦>全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本,沪剧<阿必大回娘家>全本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求,越剧<碧玉簪>全本,越剧<红楼梦>全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本,沪剧<阿必大回娘家>全本

上网搜索免费注册115网盘,越剧<碧玉簪>全本,越剧<红楼梦>全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本,沪剧<阿必大回娘家>全本可以下载的。

二、梁祝属于什么剧

1、《梁祝》是越剧。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2、《梁祝》是越剧传统骨子老戏,越剧诞生之初,男班老艺人便已在舞台上演出《梁山伯》。

3、三十年代女班兴起,《梁山伯》一剧被更多越剧艺人的搬上舞台,剧名也被更名为《梁祝哀史》。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袁雪芬马樟花的《梁祝哀史》,马樟花有袁雪芬觉得传统《梁祝》剧本内容充满迷信、色情等因素,于是重新整理剧本,去其糟粕,获得成功。三四十年代期间,《梁祝》这出戏留存了不少唱片:1936年支维永陶素莲《十八相送》、《下山访友》;

4、1937年施银花屠杏花《楼台相会》、1939年李艳芳《梁山伯·回书》、1939年李艳芳赵瑞花《楼台相会》、1941年支兰芳《祝英台哭灵》、1942年姚水娟李艳芳《十八相送》、1943年徐玉兰《回十八相送》、1946年袁雪芬《读祭文》、1946年范瑞娟《山伯临终》、1947年袁雪芬《英台哭灵》、1948年范瑞娟《山伯临终》、1949年袁雪芬范瑞娟胡少鹏《新梁祝哀史》。

5、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

6、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为什么是十八

1、据说"梁祝"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现各地有多处在争梁、祝故里。

2、"梁祝"的故事,改编为剧夲?是:南薇先生改编,徐进、宋之由、陈羽、成容、弘英等人修改。剧夲发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人民文学上》,后被地方剧团采用,搬上戏剧舞台。

3、剧夲中的故事发生地,以浙江省杭嘉湖平原范围为背景。书院定在杭州、梁山伯出生定在会稽、祝英台出生定在上虞祝家庄。两人到杭城读书求学途中的长亭(草桥亭)时,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不期相遇,交谈极为投机,于是金兰结拜为异姓兄弟。梁、祝在杭城书院同窗共读三年,结下了深厚的情宜。后祝父假有病为由,一封封书信催女儿回家。英台只好告别先生、师母、师兄返乡。返乡时,山伯送他(她)下山,一直送到两人当初结拜的地方"十里长亭"(草桥亭)。

4、古人出行方式,若走陆路一般是:车、马、步行。为方便长途的行人途中息息脚,官府会派人在驿道上筑亭,这样可为行人遮风、避雨。一般亭的布局是: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5、十八里相送,应是杭城书院到"草挢亭"的距离,正好是十八里。如果是十七里或十九里,那就不叫十八里相送了。有些人图省事,把"十八里相送",叫成"十八相送",其实是一会事。

四、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名字

传统越剧《梁祝》(全本)第一折别亲第二折草桥结拜第三折托媒第四折十八相送第五折思祝下山第六折回忆第七场劝婚访祝第八折楼台会第九折送兄第十折山伯临终第十一折吊孝哭灵第十二折逼嫁第十三折祷墓化蝶

五、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1、歌名: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2、类型:越剧

3、歌词:

4、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读有三长载,

5、情投意合相敬爱,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

6、可记得,你看出我有耳环痕, 使英台面红耳赤口难开;

7、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 我是一片真心吐出来;

8、可记得,比作鸳鸯成双对; 可记得,牛郎织女把鹊桥会;

9、可记得,井中双双来照影;可记得,观音堂前把堂拜。

10、我也曾,留下聘物玉扇坠, 我是拜托师母做大媒;

11、约好了相逢之期七巧日, 我也曾,临别亲口许九妹;

12、我指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 想不到美满姻缘两拆开。

13、梁兄啊!我与你梁兄难成对,爹爹是允了马家媒;

14、我与你梁兄难成婚,爹爹收了马家聘;

15、我与你梁兄难成偶,爹爹饮过马家酒;

16、梁兄啊!爹爹之命不能违, 马家势大亲难退。

17、

18、扩展资料:

19、《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20、1952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

21、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大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在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一经面世受到广大戏曲友人的喜爱,也成为一部经典的制作。

22、京剧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6346)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